人臉識別門禁原理及應用

人臉識別門禁系統

人臉識別的理論與原理

人臉辨識會把臉部影像轉換成可計算的數值表示(Embedding/特徵向量), 再與資料庫中已存特徵向量比對,用於身分驗證(1:1)身分辨識(1:N)

1) 什麼是人臉辨識

系統將一張臉轉成一組向量,與目標或名單的向量比較相似度。 若相似度高於預設門檻值,則判定為同一人或找出最相近的身分。

2) 核心流程

  1. 偵測(Detection):在影像/畫面中找出人臉位置。
  2. 校正(Alignment):依眼、鼻、口等關鍵點把臉轉正、統一尺度。
  3. 特徵萃取(Embedding):深度模型將臉轉為向量,使同一個人的向量彼此接近、不同人相互遠離。
  4. 比對(Matching):以餘弦相似度歐氏距離比較兩個向量的相似程度。
  5. 決策(Decision):相似度 ≥ 門檻值即通過,反之拒絕。門檻設定在安全與便利之間取捨。

3) 驗證 vs. 辨識

  • 1:1 驗證:問題是「你是不是 A?」,拿當前臉與 A 的模板比對。
  • 1:N 辨識:問題是「你是誰?」,把當前臉與名單所有模板比對,取最佳匹配並再做門檻檢查。

4) 現代模型怎麼學(理論重點)

以 CNN/Transformer 等深度網路學得可區分的嵌入空間,使類與類之間距離拉大、同類內距離縮小。 常見訓練方法:

  • 度量/對比式損失(如 Triplet loss):讓「同人更近、異人更遠」且至少相差一定邊際。
  • 邊際化 Softmax(如 ArcFace、CosFace):在分類損失中加入「角度邊際」,使不同人的向量在超球面上更分離。
  • 資料增強:模擬光線、姿態、遮擋變化以提升魯棒性。

5) 活體偵測與反偽造

  • 被動線索:肌理、反光、莫爾紋、深度/紅外資訊。
  • 主動挑戰:眨眼、轉頭、念出隨機數字等互動。
  • 多模態感測:RGB + IR + 深度,提升對相片、螢幕與面具攻擊的防護力。

6) 影像品質、偏差與環境

  • 品質:解析度、清晰度、曝光、動態模糊會影響結果;可用「品質評分」先篩選好幀。
  • 姿態/遮擋:大側臉、口罩、帽簷會降低準確率;可用更魯棒模型或「眼周識別」降級策略。
  • 資料偏差:年齡、膚色、性別分佈不均可能造成不公平;需定期做分組評測並調整門檻或重訓。

7) 評估指標

  • FAR/FRR:誤放行率 vs. 誤拒絕率;用 ROC/DET 曲線選擇門檻。
  • EER:FAR = FRR 的交點;值越低代表整體表現越好。
  • 1:N 指標:Rank-1/CMC 準確率,或在監看名單情境下的 TPIR/FPIR。

8) 系統設計型態

  • 邊緣(Edge):低延遲、可離線;適合門禁等即時場景。
  • 雲端(Cloud):集中管理、好擴充;以向量索引(如 HNSW/IVF-FAISS)加速 1:N 檢索。
  • 混合(Hybrid):裝置先篩候選,上雲端做精比,兼顧速度與精度。

9) 隱私、安全與法規

  • 最小化存放:優先僅存特徵向量,不長期保存原始影像。
  • 加密與權限:傳輸/靜態加密、權限分級與存取稽核。
  • 合規:明確用途與保存期、提供查詢與刪除機制,依適用法規執行。

一句話總結

偵測 → 校正 → 嵌入 → 比對 → 決策,以深度模型(ArcFace/CosFace/Triplet)學得「同人近、異人遠」的向量表示, 再結合活體偵測、情境化門檻與隱私優先的資料處理,構成可靠的人臉辨識系統。


人臉識別門禁 vs 傳統門禁(卡/密碼/指紋/QR)比較

以健身室、寫字樓等本地場地為例,從安全、通行效率、成本及維護角度作對比。 實務上建議採用混合方案(以人臉為主,卡/QR 作後備),在保安與體驗之間取得平衡。

評比項目 人臉識別門禁 傳統門禁(卡/密碼/指紋/QR) 備註
通行速度 快,近乎即時(企定就過) 視方式而定:卡/QR較快,密碼最慢 繁忙時段差異明顯;人臉免翻袋搵卡
便利性(零接觸) 零接觸,唔使帶任何物件 卡要攜帶、密碼要記、指紋要貼合;QR 要拎手機出示 衛生同無障礙友善度以人臉較好
安全性/被代用風險 ;可加活體偵測、黑名單即時攔截 卡可借用或被盜刷;密碼易外洩;QR 可截圖轉發;指紋有殘留風險 重點門點建議多因子(人臉+卡/PIN)
環境穩定度 受光線/遮擋影響,但配合 IR、補光、品質篩選可顯著改善 卡/密碼不受光影;指紋怕手汗/油;QR 受螢幕亮度/反光影響 戶外要選防水防塵同抗逆光型號
營運成本(TCO) 設備單價較高,但免發卡/補卡、前台人手節省,長遠更化算 設備平,但卡片、耗材、遺失管理成本長期累積;人手投入較多 以三年期計,人臉多數更慳
維護與管理 名單雲端同步、出入記錄分析、異常即時提示,自動化程度高 要管理卡/密碼;遺失補發、離職回收流程繁複 多據點集中管理,人臉優勢更大
用戶體驗 最佳(站定即過),對長者及行動不便者更友善 卡/QR 次之;密碼最差;指紋偶有失敗要重試 排隊體感差異大
私隱與合規 需最小化存放(以特徵向量為主)、加密、清晰告知與同意機制 卡/密碼私隱爭議較少;指紋亦屬生物特徵,需同等重視 提供刪除及改用後備通道可減疑慮
故障/斷網後備 可離線快取名單;建議預留卡/QR/人工後備通道 卡/密碼離線易運作;QR 需讀碼設備及手機配合 UPS+多通道設計最穩陣


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的優點

  • 零接觸、更衞生:唔使拍卡、撳密碼或指紋掃描,望一望就通過。
  • 通行快、減排隊:驗證接近秒級,繁忙時段都順暢。
  • 方便易用:唔使帶卡、唔使記密碼;手抱住嘢或戴手套都用到。
  • 保安更高:面孔難共享;配活體偵測可減相片/影片/面具攻擊。
  • 精細權限控制:按身份、時段、區域、預約自動判斷放行。
  • 長遠更慳:免發卡、免補卡,前台工作量下降,總成本(TCO)更低。
  • 營運自動化:即時核對會籍/欠費/預約,並自動記錄考勤簽到。
  • 集中管理:多門多據點名單與權限同步,易於統一管理。
  • 審計與分析:完整出入日誌,支援合規、事故追溯及高峰分析。
  • 彈性安全等級:需要時可加卡/QR/PIN 作雙因子驗證。
  • 用戶體驗佳:流程順暢,對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友善。

客戶使用感受

我係健身中心會員,平時每日放工會去做運動;有時亦會同私人教練上堂。以下係我用落 CloudFit 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嘅真實感受。

好用之處(用落真係方便)

  • 零接觸、快:企定望一望就入到,基本上近乎秒過,繁忙時段都唔洗排太耐。
  • 唔洗帶卡/記密碼:成日換gym袋都唔怕唔見卡;就算拎住水樽同毛巾,都可以好自然咁入場。
  • 會籍自動核對:如果會籍到期或欠費,入場前螢幕會即刻提示,前台同我都一清二楚,少咗尷尬位。
  • 教練堂簽到同步:上 PT 課程嘅時候,過門就當簽到,堂數自動扣,唔使再去櫃台報到。
  • 安全感高:聽職員講有活體偵測,唔擔心畀人用相片代簽;黑名單即時攔截,場內感覺更安全。
  • 通知清晰:遲到、課堂改期、或非預約時段入場,都會即時彈提示,對我嚟講好直觀。
  • 多入口都通用:分店多個入口都識我,名單同步得幾快,去邊間做運動都一樣順。

可改善嘅地方(用家期望再好啲)

  • 戴口罩/帽簷時偶爾需重試:大多數時間一次過,但偶爾戴帽+口罩會要再對準先過到,建議提升遮擋情況下嘅成功率。
  • 強逆光或夜晚低光:戶外入口光差時偶爾識別慢半拍;若能再加強補光或提示站位,體驗會更穩。
  • 首次註冊流程:如果可以用手機 App 自助上載幾張面相,再到場快註冊會更方便;而家主要靠現場拍,偶爾要排隊。
  • 備援通道易見啲:雖然有 QR/卡後備,但現場指示未必明顯;建議喺裝置螢幕加「用唔到人臉?掃呢個碼」之類引導。
  • 私隱選項更透明:希望介面講得更清楚會儲存乜嘢資料(最好只存特徵向量),以及點樣申請刪除。
  • 通知與App整合:若欠費/會籍將到期,可以同步推送通知到 App 或 WhatsApp,更貼心。
  • 易用性與無障礙:長者或行動不便人士,如果有更大字體、高對比模式同語音提示,會更易上手。

用家友善嘅改進方向(建議)

  • 智慧引導 UI:即時顯示「再前一步/抬高少少/去返中間」,減少重試。
  • 動態門檻:繁忙時段可用較寬鬆門檻+活體檢查;夜間改用較嚴門檻,提高安全。
  • 一鍵後備:裝置上加入明顯「轉用 QR」按鈕,方便特殊情況快速通行。
  • 自助註冊+質量檢測:App 上載相片時做自動質量檢查(清晰度/光線/角度),減少現場重拍。
  • 數據主權:App 內提供「查閱/刪除我的人臉資料」嘅簡易入口,建立信任。
  • 即時服務通知:會籍到期、課堂變動、黑名單處理等用訊息即時通知,少走冤枉路。

總結:CloudFit 人臉門禁用落最大感受就係「快、方便、少麻煩」,對我呢類經常出入健身室嘅用家尤其受用。 如果再加強遮擋與極端光線下嘅穩定性,提升自助註冊、私隱透明度同後備通道指引,整體體驗會再上一級。


售價與方案

每個門禁點 HKD 3,000。

  • 人臉識別門禁設備(標準型)

可加購:現場安裝與佈線、PoE 供電、戶外機型(防水防塵)、雲端管理/報表、與會員/HR 系統 API 整合、7×24 技術支援。

* 上述金額為起價,實際費用依現場環境、門禁點數量與功能選配而定。
* 不含安裝/佈線、控制器/電鎖與物流費用;大量採購與專案價請與我們聯絡。

Copyright @ Cloud Media IT Solution Ltd.